加药机是水处理、化工、食品加工、医疗等领域中实现精准投加化学品的关键设备。其核心部件——计量泵头和药液管路——直接与药剂接触,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结晶、沉淀、结垢或微生物滋生,导致计量精度下降、泵头损坏甚至系统故障。因此,定期、正确地清洗是保证加药机长期稳定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。
本文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、安全的清洗步骤和注意事项。
一、清洗前的安全准备
安全第一!在开始任何操作前,请务必做好以下准备:
1.个人防护:佩戴好防护眼镜、耐化学腐蚀的手套(如丁腈或橡胶手套)、长袖工作服,必要时穿戴防护围裙和面罩。
2.确认药剂性质:明确之前投加的药液是酸性、碱性、氧化性还是有机溶剂。这将决定清洗剂的选择(例如,用酸性清洗剂清除碱性垢,用碱性清洗剂清除有机残留)。
3.系统断电/断压:关闭加药机电源,确保泵完全停止运行。关闭进液和出液管路的阀门,将泵从系统中隔离出来。
4.泄压操作:缓慢打开泵头上的泄压阀或松开出口接头,释放管路和泵腔内的残余压力。
5.准备工具:准备好合适的扳手、盛放清洗液的容器、软毛刷、无纤维抹布等。
二、清洗步骤详解
清洗过程可分为日常冲洗和定期深度清洗两种场景。
场景一:日常或更换药剂后的简易冲洗
当需要更换药液或短期停用时,建议进行此操作。
1.排空残液:拆下吸入管和排出管,将泵头及管路中的残留药液排入专用容器妥善处理。
2.配制清洗液:使用纯净水或与药剂相容的温和溶剂(如稀释的酸、碱或酒精)作为清洗液。切勿使用自来水,以防产生水垢。
4.循环冲洗:
◦将泵的进口管放入盛有清洗液的容器中。
◦将出口管引回清洗液容器,形成一个闭合循环。
◦启动加药机,以较低冲程和较低频率运行10-20分钟,让清洗液在泵头和管路内充分循环。
5.清水漂洗:更换为纯净水,重复上述循环冲洗步骤2-3次,直至排出水清澈、无泡沫。
6.恢复与吹干:冲洗完毕后,拆下管路,用洁净空气或氮气吹干泵头和管路内部。重新连接好管路,为下次投加做好准备。
场景二:定期深度拆解清洗(针对顽固污垢)
当发现流量不准、泵头异响或进出口阀球卡滞时,需要进行深度清洗。
1.拆卸泵头组件:
◦参考设备说明书,按顺序小心拆下泵头盖、隔膜(如果是液压隔膜泵)、进出口阀座、阀球和密封件。注意各零件的顺序和方向,最好拍照记录。
2.浸泡与刷洗:
◦将拆下的零件(阀球、阀座、密封件除外)浸泡在合适的清洗剂中(如稀盐酸除水垢,稀氢氧化钠溶液除有机物)。浸泡时间根据污垢程度而定,通常为30分钟至数小时。
◦注意:确保清洗剂不与零件材质(如塑料、不锈钢、陶瓷)发生反应。密封件(如O型圈)一般不建议浸泡在强化学溶剂中,建议用纯净水清洗后擦拭干净。
◦用软毛刷轻轻刷洗零件表面,清除所有附着物。切勿使用金属刷或硬物刮擦,以免损伤精密结合面。
3.检查与更换:
◦清洗后,仔细检查阀球是否圆润、活动自如,阀座密封面是否光滑无划痕,隔膜是否有针孔或变形。任何损坏的零件都应及时更换。
4.冲洗与干燥:
◦所有零件用纯净水彻底漂洗干净,然后用无纤维布擦干,或用洁净空气吹干。
5.重新组装:
◦按照说明书和拆卸时的记录,正确安装所有零件,确保密封件就位,并按规定扭矩拧紧螺栓,避免过度拧紧导致损坏。
6.功能测试:
◦组装完成后,先不连接出口管路,进行短暂点动启动,检查泵的吸排动作是否顺畅,有无泄漏。确认正常后,再连接管路正式投入使用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•清洗剂兼容性:永远确保清洗剂与泵头、管路、密封件的材质兼容。不确定时,应向设备供应商或清洗剂供应商咨询。
•阀球与阀座:这是计量泵最精密的部件,清洗时要格外小心。轻微的损伤都会导致内漏,使计量精度严重下降。
•密封件保护:橡胶或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在化学溶剂和机械压力下易老化,清洗和安装时需轻柔操作。
•文档记录:每次清洗后,记录清洗日期、所用清洗剂、发现的问题及更换的零件,便于日后维护和故障排查。
•环保处理:清洗后的废液应作为危险废物按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,不可随意倾倒。
四、常见问题解答
Q1:清洗频率应该是多久?
A:这取决于所投加药剂的性质。对于易结晶、易沉淀的药剂,建议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简易冲洗,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深度清洗。对于清洁的药剂,可以适当延长周期。请参考设备手册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制定计划。
Q2:可以用钢丝球刷洗泵头内部吗?
A:绝对不行!钢丝球会严重划伤泵头内壁和阀座密封面,造成永久性损伤。务必使用软毛刷或无纤维布。
Q3:如果没有纯净水,可以用自来水冲洗吗?
A:不建议。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会形成水垢,氯离子可能腐蚀不锈钢部件,其中的杂质也可能堵塞精密阀门。在应急情况下使用自来水冲洗后,务必用纯净水进行最终漂洗。
对加药机计量泵头和药液管路的清洗,并非简单的“冲一冲”,而是一项需要遵循科学流程、注重细节的维护工作。养成正确的清洗习惯,不仅能确保投加计量的准确性,提高生产效率,更能有效避免意外停机,大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,从长远看是最高效的成本节约方式。
上一条: 无

